中介公示价格仍可“商量” 一房一价缘何难落实?
“一房一价”执行日,多数新盘仍公布数量信息,对价格信息讳莫如深
在部分中介,公示出的价格仍然可以“商量”。
|
5月1日起,商品房销售须按要求“一房一价”,然而正如市场担心的一样,本报记者在“五一”假期(5月1日-2日)中对销售的新房和二手房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,在京“一房一价”目前依然是一纸空文。而过渡期政策如何执行未定,二手房多家委托难统一定价,对于房价高报低卖没有处罚的措施,以及牵头监管部门不明确等,是导致“一房一价”遭遇顽强抵抗的核心原因。
过渡期如何执行无明确规定
“我们早领证了,现在剩下的房源不多,市住建委的网站上什么都有,自己去看一看行。”在“一房一价”执行的日,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在售项目中景未山赋,在售楼大厅内记者发现,该楼盘在墙壁上挂着“五证”。新规要求公示的每套房价格、容积率、绿化率、车位配比率等,没有进行公示。
对于记者询问的“一房一价”应公示的疑问,一名女销售人员表示,目前处于节假日期间,售楼里挂的东西都是沿用过去的,还没来得及改,并且楼盘早已开盘,剩下的房源并不是很多,目前处于过渡期,还没有接到如何公示的指示。在记者询问后,两名购房者前来向这位销售人员咨询所售房屋的相关情况,但并未关注该楼盘是否按照新规贴出应公示的内容,该售楼人员也并未提醒购房者有相关的信息。
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“一房一价”相关文件,已取得预售许可和销售现房的房地产经营者,要在公开房源时,按照该规定实行明码标价,换句话说,该政策的执行时间并非“新”领取预售证的楼盘,而是溯及过往。
“但有很多楼盘之前是分几期申领预售证的,各期房源在销售的过程中有所重叠,不排除一期还没卖完又申领下一期,开发商便以剩余房源信息难统计为由,无限拖延过渡期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指出,由于上述监管措施中并未明确给出“过渡期”的长短,因此未来监管是否能够落地将成为该漏洞是否能堵住的关键。
二手房多家委托难统一定价
在次纳入“一房一价”的监管后,京城的二手房中介开始用“撤贴”来应对相关部门的监管。
如果不是标志性的红色店面,记者很难看出中大恒基和平东桥店是一家正在营业的中介店面,原本贴在橱窗里的售房信息已经全部被撤走,留下空荡荡的玻璃橱窗。该店经理曹先生表示,撤下房屋信息是因为“上面有规定,这两天公司会有新的要求,现在不能擅自张贴”。
无独有偶,记者随后在我爱我家位于和平西桥附近的一家店也看到,光秃秃的玻璃橱窗与黄色的门脸在一起显得十分尴尬,玻璃上留下的不干胶痕迹显示着这个橱窗曾经的样子。在玻璃门后面,堆放着几张出售房屋信息的广告,单价都用大号的字体显示。“售房信息都是这两天摘下来的,上面不让贴,究竟怎么办还得听信儿。”该店经理唐仁华告诉记者。